
構件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常見有5種變形,即彎曲變形、擠壓變形、扭曲變形、拉伸變形和剪切變形,使構件發生這5種形變的力分別叫作彎曲力、壓力、扭曲力、拉力、剪切力。
應力是我們進行結構設計時要考慮的問題。這一講我們來學習內力和應力,以及應力的計算公式。
一、內力和強度
構件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其內部質點之間就已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這種作用力使各質點之間保持一定的相對位置,并使構件維持一定的形狀,這時構件內各質點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稱為固有內力。在沒有外力作用時,構件的固有內力是平衡的。
當外力作用于構件時,構件產生變形,構件內部各質點在固有內力作用下的平衡狀況被破壞,各相鄰質點之間產生了附加的相互作用力,這種相互作用力稱為附加內力。在討論構件的強度等問題時,常將附加內力簡稱為內力。
內力是由外力引起的,是對變形的一種抵抗。一般來說,外力越大,則構件的內力越大。當內力達到一定數值時,構件就會被破壞。
在工程技術中,不允許任何構件在正常工作情況下被破壞,這就要求構件必須具有抵抗被破壞的能力,這種能力稱作強度。從強度角度看,外力越大,構件內力也隨之增大,構件被破壞的危險就越大,但僅僅內力的大小還不能確切反映一個構件的危險程度,那么它還與什么有關呢?下面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小試驗來進行說明。
二、應力及其計算
?。?、應力
實驗:如下圖,在橫桿上懸掛兩根同一種材料(如泡沫等)做成、但粗細不同的直桿,分別在直桿的掛鉤上逐一加上相同的重物,直至其中一根直桿斷裂為止。
很顯然,兩根直桿在相同拉力的作用下,橫截面積小的被破壞的程度大。為什么呢?原來構件被破壞的程度還與它的橫截面面積有關。構件單位橫截面面積所受的內力稱為構件的應力。應力、內力和橫截面面積之間的關系為:
σ=N/A
σ——應力
?。巍獌攘?br/> ?。痢獧M截面面積
國際單位制中,應力的單位是帕,符號是Pa。由于帕是一個很小的單位,在工程上常使用兆帕(MPa)作為單位。面積的單位是平方米,符號是m2。內力的單位是牛,符號是N。
?。剀疤崾荆涸趺礃??應力的單位是不是和壓強的單位一樣呢?是的,其實它就相當于是壓強,相當于構件內部橫截面積受到的壓強,應力表現出來的特性就是對構件材料的破壞強弱。)
由以上公式可知,在內力不變的情況下,構件的橫截面面積越大,應力越小,危險性就越小。同截面垂直的應力稱為正應力或法向應力,同截面相切的應力稱為剪應力或切應力。如柱體垂直受壓時,其橫截面上的應力就是正應力;物體被剪切時,剪切面上就有剪應力;而梁彎曲變形時,其橫截面上除了具有正應力外,還有剪應力。
2、應力的計算
上次講義中我們學習了剪切力,下面我們來學習切應力的計算。
如上圖a所示,用鉚釘連接兩塊鋼板,當鋼板受到軸力F的作用時,鉚釘受到與軸線垂直、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相距很近的兩組力的作用(圖b),在這兩組力的作用下,鉚釘在m-m截面處發生剪切變形(圖c),m-m截面稱為剪切面。
用截面法可以計算鉚釘在剪切面上的內力。如下圖a所示,假想鉚釘沿m?m面切斷,取下部為隔離體來研究。設剪切面m?m上的內力為FS,根據靜力平衡條件得
FS=F
作用在剪切面上平行于截面的內力FS稱為剪力,與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在剪切面上切應力的分布是比較復雜的,對于可能發生剪切破壞的構件,其剪切強度計算,工程中采用實用計算的方法,假定剪切面上切應力是均勻分布的。即
τ=FS/AS
式中Fs為剪切面上的剪力,As為剪切面面積。切應力τ的方向與剪力Fs一致,實質上就是截面上的平均切應力。
要判斷構件是否會發生破壞,就必須要了解構件材料的極限應力。材料的極限切應力是按計算切應力公式,根據剪切試驗所得破壞荷載而得來的
τb=F極/AS
也就是說,橫截面積為AS的材料能承受的極限內力是F極,選擇適當的安全因數n,得到的安全的切應力稱為許用切應力:
【τ】=τb/n
材料受到的應力不超過許用應力時,材料才是安全的。于是,剪切強度條件,即材料受到的剪切應力滿足以下數值時才是安全的
τ=FS/AS ≦【τ】
——轉載自通用技術在線教學系統專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