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媒體課件是利用計算機技術所提供的文字、聲音、圖片、影像和人機交互等手段來實施教學過程,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的一種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其最大特點是集成了所有其它教學媒體的功能,充分體現了視聽教學的優勢。雖然現在各種課件比比皆是,但有時課堂上使用起來卻達不到預期效果,甚至還起反作用。其實,并不是多媒體課件本身有問題,而是我們教師使用課件的方式、頻率、認識還存在誤區。本人認為要恰當地發揮課件的教學功能,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我們要遠離誤區:教育手段先進,教育思想便先進。現代教育技術是以現代教育理論為基礎的,現代教育理論要求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教育技術的運用,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努力創造學習者可參與的環境,使傳授知識和發展智能與素質培養統一起來。但一些教師認為只要教育手段先進了,教育思想便先進。于是在計算機輔助教學這一現代教育的外衣下,進行著傳統教學模式的翻版,教師依舊是講解的中心,學生依舊是被動的接受者。在我們平時聽課或網上下載的一些課件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只是把黑板的板書和教學提綱照搬進了課件。
其次,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注意心理機制和規律,做好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制作。
一、突出特征,引起注意
注意是一切認識過程的開始,它在觀察、思考、記憶等認識過程中都起著引導的作用。因此,多媒體課件首先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而要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課件的內容和形式都必須新穎別致,富有特色,也就是要突出該課件教學內容和表現形式上的特征性。
從教學內容上來看,要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成為注意中心,需要幾個條件,首先,課件內容必須能夠提供某種新知識。其次,課件內容必須在某種程度上和已經具有的知識有聯系,也就是說,其主題不是完全未知的。例如,對“生理學與心理學的關系”的講演感興趣的人,他一定研究過心理學或生理學,或是對其有一定了解的人。因此,利用多媒體課件的視覺表現優勢,突出事物的關鍵特征,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從表現形式上說,要引起學生的注意,課件的設計制作應在遵循藝術美學原則的基礎上富有自己的個性特征。課件信息的載體,除文字外,還有聲音、圖像與圖形、動畫與視頻等多種媒體。這些都是通過計算機直接訴諸學生的視聽覺器官的。因此,多媒體課件的人機界面設計,或者說屏幕設計,是否具有藝術美,是否具有特色,也是評價課件的一個重要標準。
二、避免干擾,集中注意
人的知覺認識是一種多樣性交織的、有選擇、有抽象甚至有創造的構建活動。視覺有捕捉簡單結構的傾向。概括準確的文字、簡潔明了的圖像,有利于進行正確的視覺判斷和準確的概念思維。各種無關信息的干擾或長時間的單調刺激都會造成人的注意力的分散
三、適當刺激,穩定注意
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在引起學生注意的同時要設法保持其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穩定,并不意味著注意長時間地固定在某一物體上。相反,它包含著注意的一系列起伏波動,即注意的動搖,這種動搖并不游離當前活動的主目標,只是搖擺于相關刺激與無關刺激之間。在注意動搖的過程中,適當的有效刺激是非常必要的。
四、及時轉移,更新注意
根據心理學原理,人的注意具有轉移的特征,即根據新的任務,主動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且注意轉移的快慢和易難取決于原來注意的緊張程度,以及引起注意轉移的新事物(新對象)的性質
第三,我們要從教師本身及多媒體課件的優越性出發做到以下幾點:
一、注重課件風格和教師教學風格的一致性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運用,使教師的教學風格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按照自己設計的邏輯進程,選用最適合自己的教法,有效地組織教學,形成了自身固有的、為學生所適應的教學風格。所以在設計課件的過程中,教師應親力親為,自然地把自身的風格融人到課件中,體現自己的教育思想,讓學生易于接受,而不因使用多媒體,把本來簡明的內容搞得花里胡哨、“枝葉”繁雜。這樣既使學生滿頭霧水,不知所措,也背離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輔助”本意,更弱化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資源庫或網上的課件有時可以借鑒,但一定要結合自身及學生的實際進行修改、再創造,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多為學生創造思考的空間。
二.課件要突出教材重點,突破難點
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課件在突出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傳統的教學往往在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問題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即便如此,學生仍然感觸不深,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新課標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方法就是變革教學手段。由于多媒體課件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具有無可比擬的優點,所以在制作時,一定要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化解重難點,化抽象為具體,使之形象化、生活化、清晰化,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使得在運用多媒體課件上課時能取得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
在制作課件時,我們還可“換位思考”。例如,英語教學中,可以把老師置于學生的感知角度,體會他們的學習情緒和學習心理,以此來找準教學的切入點和突破點,從而落實教學目標和重點:然后,把學生置于課件主人地位,使學生在不斷的語言訓練中理解并掌握教材,進而運用,達到用英語思考和表達的境界。這樣,教師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幫助他們跳出了被動灌輸的困境,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很自然地用英語思考、很積極地進行英語語言表述,相對傳統的灌輸式、封閉式教學方法而言,取得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是不言而喻的。